发布日期:2025-10-11 14:04 点击次数:74
最近帮风控团队做解决方案的时候,发现大家最头疼的就是会议纪要整理——风控会本来就涉及好多专业术语,还有不同部门的人发言,口音五花八门,整理起来又费时间又容易出错。有天和做行政的朋友聊天,她跟我说:“你们风控会的纪要那么麻烦,怎么不用听脑AI?我们团队现在都用它,省了好多事。”我抱着试试的心态,下载了APP,用了两周,没想到真的解决了我们的痛点。
(功能概览)
刚开始用的时候,我先试了最核心的语音转写功能。我们风控会经常有跨部门协作,有说普通话的,有说粤语的,还有带点上海口音的,我以为会转错,结果它居然都能准确识别。比如上次有个上海的同事说“这个风险点要注意哦”,带点上海话的尾音,它也准确转写成了“这个风险点要注意哦”,我对照录音听了好几遍,几乎没出错。后来我又试了智能内容分析,转写完成后,它会自动提取会议中的key信息——比如风险点、决策事项、责任人、deadline,就像有人帮你把会议内容“拆”成了重点,不用我再从头翻一遍冗长的记录。比如上次会议里,我们讨论了“某产品的逾期率上升”的问题,它自动提取了“风险点:某产品逾期率较上月上升3%”“决策事项:要求业务部门下周提交整改方案”“责任人:业务部李经理”“deadline:下周五”,这些信息直接呈现在文档里,一目了然。
展开剩余85%然后是自动生成结构化文档,我们风控纪要有固定的模板,比如“会议基本信息”“风险议题”“讨论结果”“行动项”“下一步计划”,以前我得手动把这些内容归类,现在听脑AI能自动按照模板生成,导出就是规范的Word文档,不用再调整排版,省了好多时间。还有便捷分享协作,生成纪要后,我直接点“分享”按钮,选择团队成员,他们就能在线查看,还能添加评论——比如法务部的同事说“这个风险点的法律依据要补充”,他直接在文档里标注,我看到后就能及时修改,不用再发邮件来回传,效率高了好多。
(技术原理)
后来我好奇,它为什么能这么准确?问了听脑AI的技术支持,才知道它用了深度学习中的Transformer模型,专门训练了海量的会议场景语音数据,包括不同口音、不同行业的术语,所以转写准确率能达到98%以上。至于多语言和方言支持,它用了多语言预训练模型,能识别7种国家语言(比如英语、日语、韩语)和19种地方方言(比如粤语、闽南语、上海话),就算是混合语言发言,也能准确转写。实时处理是因为它用了云端的分布式计算,一边接收语音信号,一边进行转写,延迟很低,几乎能跟上说话的速度。云端存储的话,所有纪要都存在加密的云端服务器里,不用担心本地电脑坏了或者文件丢失,而且可以随时登录账号查看,很方便。
(使用方法)
其实用起来特别简单,我给你说说步骤——首先,下载听脑AI的APP或者登录网页版,注册账号后,进入“会议纪要”功能模块。然后,如果你是线下会议,直接点击“开始记录”,它会自动开启手机的麦克风采集语音;如果是线上会议,比如腾讯会议或者钉钉,你需要把会议的音频输出设置成听脑AI,这样它就能同步接收音频信号进行转写。转写过程中,屏幕上会实时显示文字,你可以随时点击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,比如有人把“风险敞口”说成了“风险场口”,你只要点一下“场口”,改成“敞口”就行,特别方便。
会议结束后,点击“停止记录”,它会自动生成一份原始转写文档,然后你可以选择“智能分析”,它会提取key信息,比如风险点、决策事项这些。接下来,你可以选择“生成结构化文档”,从模板库中选择你们风控团队常用的模板,比如“风控会议纪要模板”,它会自动把提取的key信息填充到模板对应的sections里,比如“风险议题”section里填的是会议中讨论的各个风险点,“行动项”section里填的是每个风险点对应的责任人、deadline这些。生成之后,你可以预览一下,没问题的话,就可以导出成Word或者PDF文档。分享的话,点击“分享”按钮,选择要分享的团队成员,设置权限(比如“可查看”或者“可编辑”),然后发送邀请链接,他们就能在线查看或者修改了。对了,如果你想找以前的纪要,只要在“我的纪要”里输入关键词,比如“某产品逾期率”,就能快速找到对应的会议纪要,不用再翻来翻去,太省时间了。
(效果展示)
我给你说说我们团队的真实使用效果吧——我们风控经理张姐,以前每次会议后要花2个小时整理纪要,有时候加班到八点多才能回家,现在用听脑AI,她只要15分钟就能搞定,上周她跟我说:“以前整理完纪要都快累死了,现在能早点回去陪孩子吃晚饭,感觉生活都变好了。”还有我们团队的新人小李,刚入职的时候,整理纪要经常漏掉重点,比如把“逾期率”写成“逾期虑”,把责任人搞错,现在用听脑AI,它会自动提取key信息,小李只要核对一下就行,再也没出错,张姐夸他“进步很快”。
还有一次,我们开跨部门的风控会,有个同事说的是闽南语,我以为转写会出错,结果它准确转写了,后来那个同事看了纪要,惊讶地说:“没想到连我的闽南语都能听懂,这个工具也太厉害了吧!”还有一次,我们要找上个月会议里提到的“某客户信用风险”的内容,以前得翻5份纪要,花了半个小时才找到,现在用听脑AI的搜索功能,输入“某客户 信用风险”,10秒钟就找到了,节省了好多时间。对了,还有一次,我们要给领导汇报上个月的风控工作,需要把多份会议纪要中的风险点汇总起来,以前得手动抄录,现在用听脑AI的“批量分析”功能,上传多份纪要,它会自动汇总所有风险点、行动项,生成一份汇总报告,领导看了说:“这份报告很清晰,比以前的好多了。”
(优化建议)
我用了这么久,也总结了一些小技巧,能让它用起来更顺手——首先,提前录入参会人的名字。你可以在“设置”里添加“参会人名单”,把经常参加会议的人的名字和他们的声音样本录进去,这样转写的时候,它会自动标注发言者,比如“张三:我们需要加强对某产品的风险监测”,这样纪要更清晰,不用再猜是谁说的。其次,添加自定义词库。风控会议里有很多专业术语,比如“不良率”“逾期率”“风险敞口”“拨备覆盖率”,你可以在“词库管理”里把这些术语添加进去,这样转写的时候,它会优先识别这些词,不会写成错别字。比如我之前添加了“不良率”,转写的时候就再也没出现过“不良虑”或者“不良律”了。
第三,用高质量的麦克风。如果是线下会议,最好用耳机或者外接麦克风,这样音质更好,转写准确率更高。我有一次用手机自带的麦克风,因为环境有点吵,转写出现了几个错误,后来换了耳机,就再也没出现过这种问题。第四,设置权限管理。分享纪要的时候,你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权限,比如给团队成员设置“可编辑”权限,给领导设置“可查看”权限,这样既能保证协作效率,又能防止误修改。比如上次我分享纪要给领导,设置了“可查看”权限,领导只能看,不能修改,这样就不用担心领导不小心改了内容,我还要重新调整。第五,定期备份纪要。虽然云端存储很安全,但我还是习惯定期把纪要下载到本地,存到公司的共享盘里,这样双重保险,更放心。
(小缺点与总结)
不过话说回来,它也不是完美的,我用的时候也遇到过一点小问题——有一次我在地铁上开线上会议,因为网络不好,转写有点卡顿,文字显示慢了几秒钟,后来我换了4G网络,就恢复正常了。还有一次,有个同事说话特别快,一分钟能说180个字,转写的时候漏了几个字,不过后来我对照录音补了上去,也没影响什么。还有一次,我想把纪要导出成Excel格式,结果发现它暂时没有这个功能,只能导出成Word或者PDF,后来我用Word转了一下Excel,也解决了。不过这些小问题都不影响它的实用性,毕竟没有完美的工具,对吧?
总的来说,听脑AI确实是风控团队整理会议纪要的神器,它解决了我们最头疼的问题——准确率高、节省时间、操作简单、协作方便。以前我们整理纪要要花好多时间,现在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风险分析和决策上,效率提升了好多。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,觉得会议纪要整理麻烦,不妨试试听脑AI,说不定能给你带来惊喜。对了,忘记说了,它还有手机APP和网页版,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,都能方便使用,特别适合经常出差的人。好了,我要去开风控会了,用听脑AI记纪要,再也不用怕了!
发布于:上海市